Search

來分享一個生活中的體悟。

個人臉書頁面停止更新不知不覺已滿三個半月,
  • Share this:

來分享一個生活中的體悟。

個人臉書頁面停止更新不知不覺已滿三個半月,

臉書只留下「經營粉絲專頁」使用,

看似小小的舉動,卻在我的生活中激起不小的漣漪。

包括:

1. #臉書瀏覽時間大幅下降
因為無須再追蹤別人對自己發文的留言與評價(因為我個人有點過度在意這個),自然也會減少開啟臉書,也就不會一直滑臉書窺探別人的生活。多了更多時間(一天至少半小時)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
2. #腦中有想法或一時的情緒不會急著化為文字
這樣反而能讓自己「暫停一下,冷靜一下,多思考一下」。有時想通了,想打成文字的慾念也就自然下降;如果沒想通,也會告訴自己「這種事po出來也不會有解,反而會帶來更大的紛擾。」

3. #讓彼此的私生活多了點隱私
朋友之間,增加點神秘感,見面時可以聊的話題可以更豐富;也可以避免一些衝動發文後不想再提起的尷尬又再度被重啟討論。

4. #減少立即分享自己所見所聞的慾望
增加了更多時間可以好好享受當下,除了減少了拍照與發文的時間,手機也因此省下了許多「原本計畫用來貼文分享的照片」空間,自己檢視過去所拍攝紀錄,將近八成是再也不會再瀏覽的照片。

5. #藉此過濾網路交友圈發掘真正關心自已的朋友
真正關心你的,自然會透過其他方式找到你,例如電話、Line、臉書私訊等,過去幾個月,很感動的是,我沒發文訴說自己的狀況,還是會有朋友打電話或私訊來追蹤我先前所提到的疫情期間的狀況,令人感到很窩心。

以上,是我的感想:)

有朋友恭喜我「戒毒」成功,

哈!還沒完全成功啦!

我想,下一步就是要完全戒掉個人臉書的使用,
不再透過臉書去了解朋友的生活,
有緣的事物,自然有一天就會進入到我的耳中。

其實在疫情期間,大家或許也都有體悟,
真正的朋友會透過視訊、電話、無話不談的好友Line聊天室持續維持友誼,雖然沒有碰面,但至少我敢透過鏡頭和麥克風可以感受到對方的溫度,遠遠勝過於文字。

希望,我們的生活可以回到更真實的人與人的連結之中。
網路上發生的一切,就當作像玩網路遊戲一般,不用太在意囉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我是職能治療師陳宜男,著有「視覺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系列遊戲書」,在這裡除了分享我的臨床經驗與著作外,更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跟我一起推廣並發揚職能治療,由衷的希望大家給予指教,感謝大家! 此外,如果有演講方面的需求,我將義不容辭提供協助,成人或兒童相關的主題皆可。
陪孩子成長與玩遊戲的好朋友 ~ 職能治療師 陳宜男
View all posts